“拥抱”的背后 可怕的道德绑架————观《芳华》有感
发布时间: 2018-01-16      作者:管理员    浏览:1362 次

 预结算部 何晓梅

出于对中国战地女记者严歌苓的敬仰和倾慕,我上周六迫不及待地观看了由她执笔、冯晓刚导演的电影——《芳华》,对于七零版来说,那些火红的年代已成了童年时代遥远的七彩梦想,影片中最让人沉思的是:刘锋这么好的人,怎么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果?每个人都喜欢刘锋,战友一有事,首先想到的就是刘锋,正如大家所言“我都不敢想象,如果没有刘锋,我们这里会是什么样子”,大家喜欢他,是因为习惯了他的付出,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得到了维护,是因为他总是无怨无悔地善待每一个人,但是,没有人真正从心里爱刘锋,也不愿意自己成为第二个刘锋。究其原因是大家认为:刘锋是一个“活雷锋”,潜意识里的“活雷锋”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,不应该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,以致于后来看到刘锋对林丁丁的拥抱就认为是林丁丁在“腐蚀”刘锋,也许有人会说,他们只是在开玩笑,但我不认为这只是一句无心玩笑,不然不会有林丁丁的开脱、告发和组织的严厉讯问。这次平常的拥抱被打上“流氓事件”的烙印,成为了刘锋生活的分水岭,分分钟让一个“人见人爱”的“活雷锋”变成了一个“流氓”。

刘锋对林丁丁的拥抱,无非就是一个真情告白,何以成了“过街的老鼠”无法见光呢?关键在于:他太完美了!完美的人身上不能有半点瑕疵(尽管那是不知情的事实)!多可怕的道德绑架!“活雷锋”成了刘锋的“墓志铭”,“道德绑架”成了大家鄙视、嫌弃刘锋最好的“通行证”。“道德”是国人粉饰得最为亮丽的一面墙。如果道德只是用来约束、谴责他人,将媒体和围观者作为舆论放大的武器,从而谋取自己的利益,这无疑是最大的不道德。否则,老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用“尊老爱幼”争夺公交座位;熊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仗着自己年幼无知而胡作非为;国人可以理直气壮地以“爱国抗日”的名义对见到的日货打砸烧毁。

尼采说,迫使人们遵从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。如果道德约束频频凌驾于规则之上,谁占据了道德高地,谁就可以实施道德绑架和指责,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,最终只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社会。刘锋的“流氓事件”就是最好的说明,明明没有的事,也有人想当然的认为有事,还义振严辞地要处罚这种“败类”。下放连队之前,除了那个同样不被人待见的何小萍来送他,其他曾经受过帮助的战友们全都消声匿迹了;下放连队后,即使刘锋在战斗中英勇杀敌,冒死挽救战友性命,为了完成组织交付的运输任务,置个人生死不顾,留守到最后落了个终身残疾,退伍还乡后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。这就是“道德绑架”的威力!

刘锋只是一具血肉之躯,他不是传说中万能的神,即使圣人也会有过错,更何况是一个常人?从刘锋的“流氓事件”中,我看到的是:道德绑架的恐怖!道德应该是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这世上没有人欠你什么,不要拿别人对你的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。面对道德绑架,最好的方式是:主动从道德高地上走下来,做一个接地气,说人话的普通人,但是,遇到了“国家利益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利益的时候”,生命又算得了什么?付出吧!



分享到:

朋友圈

新浪微博

QQ空间

豆瓣网

QQ好友